印度與巴基斯坦於 5 月 10 日正式宣布達成全面停火協議,承諾終止所有陸、海、空軍事行動,試圖緩解長年在喀什米爾地區的衝突。然而,協議生效數小時內,印控喀什米爾地區即傳出多起爆炸聲,雙方更爆發無人機攻防戰,再度引發外界對停火協議實施成效的質疑。
喀什米爾爆炸聲連環響起:印巴無人機互擊、邊境局勢再緊張
根據《CNN》報導,當地時間 10 日晚間,印控喀什米爾地區傳出爆炸聲響,地區官員 Omar Abdullah 於社群媒體發文指出,斯利那加中部發生爆炸事件,引發民眾恐慌。
安全消息人士透露,巴基斯坦防空系統在巴基斯坦巴查 · 汗國際機場附近成功擊落一架印度無人機。印度則回應稱,防空部隊攔截了一架巴基斯坦無人機,雙方各執一詞。
印度媒體指出,爆炸事件導致喀什米爾部分地區停電,當局緊急實施安全措施。《CNN》拍攝畫面亦顯示巴控區域上空出現紅色發射物軌跡,疑似軍方交火痕跡。
印度外交官強烈譴責:巴方違反停火協議多次
對此,印度外交秘書唐勇勝(Vikram Misri)也召開緊急記者會,指控巴基斯坦在停火協議生效後「數度違約」。他表示已下令武裝部隊高度警戒,並警告若再有挑釁行為,將全面反擊。
他強調:「印度會根據總理莫迪指示,對所有越界行動採取強硬軍事回應。」
巴基斯坦反擊指控:未違約、仍致力維持和平
巴基斯坦外交部深夜也發表聲明,強調印度才是破壞停火協議的一方,並指巴方軍隊保持克制,避免衝突擴大。
巴基斯坦新聞與廣播部長阿塔拉爾(Attaullah Tarar)在《Geo News》訪問中指出:「印度的說法毫無根據,巴方仍視停火為重要和平契機。」
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Shehbaz Sharif)並未對印方指控作出回應,但表示巴基斯坦同意停火是為了維護該地區的和平。
他說,巴方希望所有與印度懸而未決的問題,包括印度水資源分配問題、喀什米爾問題,都能透過和平對話解決。
儘管局勢緊張,巴基斯坦民航局仍宣布全面恢復領空開放與機場運作。另一方面,印巴高階軍官於 10 日下午通話並同意,自新德里時間當天下午 5 點起,全面中止所有陸海空軍事行動,並預計於 12 日再次會談。
國際分析:停火初期爆發衝突屬常態
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專家 Sameer Lalwani 表示,在歷史上,印巴簽署停火協議後仍常出現零星衝突,尤其在敏感地區如喀什米爾。他指出:「停火不代表立即和平,初期試探與摩擦是可預期的。」
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南亞研究所所長 Michael Kugelman 則認為,此次協議倉促簽署,雙方對條款理解存在分歧,加上外部壓力介入,將為後續執行帶來變數。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美國總統川普於 Truth Social 平台聲稱,此次停火協議為「美方促成的外交勝利」。但印巴雙方政府均強調,此為「雙邊自主談判成果」,印度甚至刻意淡化美國角色。
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Ishaq Dar)則透露,參與調停的國際勢力超過 30 國,美國只是其中之一,顯示本次停火為多邊外交成果,而非單一國家主導。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