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美國經濟正面臨物價上漲、就業成長停滯與股市持續走高的矛盾局面,多重警示訊號令民眾聯想到 1970 年代的停滯性通膨危機。當時,通膨預期失控引發全球央行激進升息,最終導致經濟衰退與新興市場長期低迷。儘管美國經濟尚未正式陷入此一危機,但最新數據顯示這一風險已迫在眉睫。
今年春季,川普政府宣布新一輪關稅政策後,初期經濟數據一度展現韌性,就業人數穩定成長,通膨率回落至 2.3%,創 2021 年來新低,但這種表面穩定很快就被打破。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 5 月和 6 月非農就業數據大幅下修 25.8 萬個,7 月和 8 月雖略有回升,但整體就業成長趨勢較年初顯著放緩,且 8 月通膨年率反彈至 2.9%,為今年最高水準。
經濟學家指出,白宮兩項關鍵政策正將美國經濟推向停滯性通膨邊緣。移民限制政策導致勞動供給萎縮,企業招募成本攀升,而關稅的價格傳導效應逐漸顯現,企業正透過漲價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家 Brett House 表示,今年初經濟學家普遍預期經濟穩健增長且通膨下行,但白宮政策的反覆無常徹底扭轉這一樂觀前景,「成長預期被大幅下調,通膨預期卻被推高」。
布朗大學學者 Sebnem Kalemli-Ozcan 警告,停滯性通膨進程雖緩慢但確實正在醞釀。企業當前正觀望需求回升時機,一旦消費復甦,關稅成本將加速轉移到終端消費者。
高盛分析指出,美國消費者已承擔約 22% 的關稅成本,若政策持續,這一比例可能攀升至 67%,耶魯預算實驗室也估計關稅恐導致至少 65 萬美國人陷入貧困。
與此同時,聯準會 (Fed) 面臨兩難,傳統貨幣政策本可在通膨與失業之間尋求平衡,但在停滯性通膨環境下,兩者同步惡化將嚴重壓縮政策空間。
儘管投資人期待降息緩解壓力,但物價若持續上漲且就業持續走弱,經濟將陷入更嚴峻境地。
Kalemli-Ozcan 指出,停滯性通膨最殘酷之處在於,失業率攀升與求職難度加劇的雙重打擊。
面對質疑,川普政府呼籲對關稅影響保持耐心,並聲稱經濟數據遭「操縱」。川普上月說:「真實數字一年後才會顯現,屆時你們將看到前所未有的就業數據。」
然而,隨著就業市場供需雙雙走緩與關稅推高物價的跡象日益明顯,美國經濟能否避免重蹈 1970 年代的覆轍,已成為全球市場密切關注的焦點。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