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 (WTO) 周三 (17 日) 發布最新的《世界貿易報告》,指出人工智慧 (AI) 有望成為推動全球貿易的強大引擎,但其發展也伴隨著加劇經濟不平等的風險。
報告預測,在多種情境下,到了 2040 年,AI 技術的應用可望使全球商品與服務貿易總值提升 34% 至 37%,並帶動全球 GDP 增長 12% 至 13%。
WTO 副秘書長 Johanna Hill 表示,在當前複雜且充滿干擾的全球貿易體系中,「AI 可能成為貿易的亮點」。她指出,AI 正重塑全球經濟與國際貿易的未來,具備降低貿易成本和提高生產力的巨大潛力。
報告具體說明,企業可利用 AI 降低在物流、法規遵循及通訊方面的成本。例如,由 AI 驅動的翻譯技術能使溝通更快速、更具成本效益,這對幫助小型生產商和零售商拓展全球市場尤其有利。
報告也特別提到 AI 對低收入國家的潛在助益,只要這些國家改善其數位基礎設施,其出口增長率最高可增加 11%。
然而,報告也提出嚴正警告,若缺乏目標明確的投資與包容性政策,AI 反而可能深化現有的分歧。報告寫道:「AI 的發展與部署,會引發許多工人甚至整個經濟體,可能被拋在後頭的擔憂。」
WTO 秘書長 Ngozi Okonjo-Iweala 在報告發布會上強調,決策者必須謹慎管理向 AI 的過渡期。她表示:「AI 可能顛覆勞動市場,轉變某些工作的同時也將取代其他工作。管理這些轉變需要投資於國內政策,以加強教育、技能、再培訓和社會安全網。」
為了確保 AI 的效益能被廣泛分享,WTO 最後總結,由其規則所支持的可預測貿易,以及降低對半導體等 AI 技術關鍵原料的關稅,將是至關重要的政策方向。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