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斯達克交易所(NASDAQ)自 2025 年起提高上市門檻,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將以利潤標準上市的企業,其最低公眾持股市值從 500 萬美元大幅上調至 1500 萬美元。旨在保護投資者、應對監管壓力及維護市場聲譽,從過往追求「規模擴張」轉向「品質優先」的戰略調整。
近年來,部分新上市企業,特別是透過 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途徑上市的公司,曾出現利用「老股轉售」製造虛假流動性的現象,導致股價大幅波動,甚至暴跌,嚴重損害了散戶投資者的利益。
例如,2024 年因數據造假而退市的紐頓集團,其股價在上市後暴跌 95%,即為低門檻上市風險的典型案例。
為此,新規定明確要求企業在計算公眾持股市值時,僅納入新發行股票的市值,徹底堵住了透過老股轉售操縱市場的漏洞。同時,新規定也將持續低於 500 萬美元市值的公司下市流程從 360 天縮短至 180 天,並對連續 10 個交易日股價低於 0.1 美元的企業直接下市。
此舉有助於加速淘汰劣質企業,避免市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從根本上提升市場的整體健康度。
引導企業從根本「修煉內功」
除了打擊市場濫用行為,提高上市門檻也是為了增強市場的真實流動性。舊有標準下,部分企業儘管符合上市條件,但因流通股數量不足,導致股價極易受到操縱。新規定要求透過新股發行達成更高公眾持股市值,確保流通股由真實的投資者持有,從而提升交易活躍度,使股價更能反映公司基本面。
此外,那斯達克的調整也與全球日益收緊的監管環境緊密相關。特別是針對主要在中國營運的企業,那斯達克將 IPO 募資門檻提高至 2500 萬美元,這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審計底稿的嚴格審查要求相呼應,進一步強化了對跨境上市企業的合規管理。
那斯達克此次改革是其長期戰略調整的一部分,旨在從過去的「規模擴張」轉向「品質優先」。透過更高的財務門檻,納斯達克能夠篩選出真正具備持續獲利能力和市場認可度的企業,從而鞏固其在全球資本市場的領導地位。
對於有志於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而言,新門檻意味著挑戰與機遇並存。過去單純以「衝刺上市」為目標的策略將不再適用。企業需要更早、更全面地規劃其市值管理和長期發展策略,專注於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與盈利能力,從根本上「修煉內功」。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