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價今 (17) 日持續走高,現貨黃金(XAUUSDOZ) 在亞洲早盤交易時段漲高至每盎司 4380.99 美元,連 5 個交易日再創歷史新高,續朝 4400 美元大關邁進,專家最新認為,無論未來金市面臨的是通膨衝擊還是通縮危機,黃金的需求都可能持續高漲。
彭博宏觀策略師 Simon White 最新指出,金價飆升傳遞出遠超過傳統認知的關鍵訊號,該貴金屬不僅是對抗通膨的工具,更是整個金融體系的「終極對沖」。當政府債務高企、信貸風險暗湧時,以實物形式持有的黃金,因其「不屬於任何人負債」的特性,正成為市場押注的「無冕之王」。
黃金的「雙重身分」正被重新定義。長期以來,市場視其為通膨對沖工具,但 White 強調,歷史數據顯示黃金在通膨極低和極高時均表現亮眼。1930 年代大蕭條期間,即便美國政府強制以每盎司 20 美元回收民間黃金並重估至 35 美元,金價仍逆勢上漲。通縮時期的表現亦打破「黃金僅抗通膨」的刻板印象,真正的邏輯是黃金是「高品質抵押品」,當金融體系壓力攀升,無論是通膨衝擊還是通縮危機,實體黃金因其無負債屬性,成為無可取代的安全墊。
目前,市場正面臨雙重風險,進一步推高黃金需求。一個是信貸衰退陰雲密布,Orlock Advisors 分析師 Russell Napier 指出,儘管高收益與投資級信貸利差近期收窄,但這掩蓋了真實風險。若以銀行間互換利率調整後觀察,公司債與國債的實質信用利差 (即私人借貸成本) 反而更高。
近期全球貿易緊張疊加 First Brands 等企業破產,據傳逾 20 億美元資金「失蹤」,信貸利差已重新走闊。
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日前示警:「看到一隻蟑螂,附近還有更多」,正被黃金市場的表現印證。在現金流中斷的通縮信貸事件中,非金融化、無負債的黃金是少數可行對沖選擇。
二是政府債務風險加劇。各國正面臨和平時期罕見的巨額財政赤字,主權政府雖可通過印鈔「脫困」,但這恰恰是市場擔憂的核心,大規模財政赤字最終恐「貨幣化」,嚴重侵蝕法幣價值。
聯準會 (Fed) 主席鮑爾本周暗示,量化緊縮結束後,量化寬鬆 (QE) 恐以驚人速度回歸。市場對政府「抵押品」(國債)的信心減弱,已反映在期限溢價上升。過去一年,多數已開發市場國債殖利率上漲的主要原因。
無論未來衝擊是通膨還是通縮,黃金都將成為贏家。若通膨來襲,「抗貶值」屬性發揮作用。若信貸危機與通縮增加,市場對高品質抵押品的需求將激增。
當非政府債務率先崩塌、政府債務最終難逃貨幣化命運,唯有黃金能維持「真金白銀」的實際價值,這正是價格歷史性上漲傳遞的核心訊息。黃金不僅是商品,更是金融體系動盪中的「最後防線」。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