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微軟 (MSFT.US)       公布了穩健的第一季財報,實現了連續第二季超過 18% 的營收年增長,但其股價在周四 (30 日) 卻下跌近 3%。然而,華爾街主要金融機構,包括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摩根大通 (J.P. Morgan) 和美國銀行 (BofA),普遍重申了對該股的「加碼」或「買入」評級,並將任何股價回調視為絕佳的買入機會。
分析師認為,微軟正在大力建設人工智慧 (AI) 產能,這是 Azure 業務增長加速的明確信號。
市場的焦點誤區:Azure 增長差 1 個百分點
市場對於微軟財報的擔憂,主要源於 Azure 的增長數字未能滿足最樂觀的預期。Azure 在本季 (Q1) 以固定匯率計算增長了 39%,雖然成功超越了公司指引的 37%,但卻比部分買方期待的 40% 數字低了 1 個百分點。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強調,這是一個嚴重的誤讀。他們指出,將注意力集中在 Azure 增長比預期少 1 個百分點的表現上,是「搞錯了重點」。微軟財務長 Amy Hood 已明確表示,Azure AI 服務收入大致符合預期,且本季需求再次超過了供應。
因此,摩根士丹利強調,Azure 增長的瓶頸在於實體供應的限制,而非需求疲軟。
前瞻指標印證增長正在加速
分析師們指出,一系列壓倒性的證據表明微軟的增長正在加速。其中,商業預訂量年率激增 111%(以固定匯率計算)。這項強勁的表現,得益於 OpenAI 的大額合約及多筆超過 1 億美元的 Azure 交易。
此外,衡量未來商業營收的關鍵前瞻指標——總剩餘履約義務 (RPO) 實現了 51% 的年增長,達到約 4000 億美元。當期剩餘履約義務 (cRPO) 更是從上一季的 22% 加速至本季的 35%。管理層在財報中也證實,所有需求信號,包括訂單、RPO 和產品使用,都加速超越了他們的預期。
AI 策略核心地位與盈利能力擴張
為了應對強勁的需求加速,微軟預計 2026 財年資本支出增長將超過去年的 58%。分析師認為,這項至少 1400 億美元的投資,恰恰是極強需求的最佳佐證。
此外,微軟與 OpenAI 重新達成的合作協議,進一步強化了其在 AI 領域的中心作用,該協議包括一項對 Azure 高達 2500 億美元的承諾及持續的 AI 排他性。美國銀行 (BofA) 認為,新 OAI 合約可能早在 2026 財年第二季開始生效。
在獲利方面,微軟的表現遠超預期。公司營運收入實現了 23% 的年率增長,營運利潤率達到 48.9%,超市場預期 230 個基點。報告指出,這得益於公司透過 AI 應用產生的槓桿效應以及強大的營運控制。即使現金資本支出增加了 30%,公司的自由現金流仍年率增長 33%,達到 257 億美元,顯示出強勁的現金創造能力。
基於這些堅實的基本面,摩根士丹利不僅維持了「加碼」評級,更將目標股價從 625 美元上調至 650 美元。富國銀行 (Wedbush) 分析師預測,微軟將有望在未來 18 個月內,加入輝達 (NVDA.US)       等企業的行列,成為 5 兆美元市值俱樂部的一員。
分析師們強調,微軟處於雲端運算、AI 和安全等幾乎所有主要軟體需求趨勢的核心地位,當前的股價回落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了更好的買入機會。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