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放大 + 縮小 - | |
|
深向科技港股IPO,聚焦新能源重卡賽道,三年半虧損約17億
推薦 0 利好 0 利淡 1 格隆匯新聞
|
|
|
|
|
公路貨運作為全球商業的基石,是商品在全球經濟體間高效流通的生命線。在電商爆發、基建升級與對效率的極致追求共同驅動下,這一生命線正變得愈發強勁與繁忙。 而重卡(指總質量超過14噸的卡車)正是這條生命線上無可替代的中流砥柱,其運輸場景包括快運、港口運輸、綠通運輸、日常散裝運輸、冷鏈運輸、礦砂運輸、黑色和有色金屬產品運輸等。 隨着全球經濟發展與物流需求的增長,以及老舊重卡的更新換代,持續推動全球重卡市場蓬勃發展。2024年全球重卡的銷量與銷售收入分別為210萬台及1521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分別增長至280萬台與2491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為4.7%與8.6%。 我國重卡市場的參與者包括中國重汽、一汽解放、陝汽集團、東風公司、徐工重卡、江淮汽車等企業,如今又有新能源重卡公司衝擊港股IPO。 格隆匯獲悉,近期,深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深向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中金公司、招銀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 深向科技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重卡及智能公路貨運解決方案科技公司。如今新能源重卡市場情況如何?不妨通過深向科技來一探究竟。 1 抓住新能源重卡發展機遇,與徐工集團、三一重工競爭 與買乘用車用來追求好的駕駛體驗不同,重卡主要用於創造收益。 公路貨運行業由車隊運營商主導,且始終面臨維持盈利的壓力,傳統燃油車隊正面臨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不斷攀升的運營成本及持續存在的安全風險,這些因素不僅影響盈利能力,更增加運營複雜度。 新能源智能重卡具備更高效率、更低排放及更優異的安全性,隨着成本優勢的持續擴大,預計將加速新能源重卡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進程。 新能源重卡可分為純電重卡、燃料電池重卡、插電式混合動力重卡(含增程序重卡)。其中,純電重卡採用可充電電池供電,可通過傳統充電或電池更換方式實現補能;燃料電池重卡主要採用氫燃料電池供電,以氫氣作為主要能源;插電式混合動力重卡結合內燃機與電動機,可通過外部電源充電,並由混合動力傳動系統提供動力。 隨着技術的成熟及補能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目前,純電重卡已成為新能源重卡市場的主導力量,2024年佔全球及中國新能源重卡銷量的90%以上。 新能源重卡市場包含油改電、正向定義車型,目前油改電主導市場。但專為能源轉型打造的正向定義純電重卡,可將總擁有成本降至每年62萬元,較燃油車型降低22.2%。 全球新能源重卡年銷量在2024年達到9.55萬台,市場規模攀升至98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全球銷量將激增至70.3萬台,市場規模達到806億美元。 2024年中國新能源重卡銷量達8.48萬台,滲透率為13.9%,產生銷售收入455億元。同年,中國貢獻了全球銷量的88.8%及全球銷售收入的71.4%。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國內新能源重卡的普及將進一步加快。2025年9月中國新能源重卡的滲透率達到28.9%,預計到2030年將進一步提升至53.5%,年銷量達54.25萬台,市場規 模達到2558億元,複合年增長率分別為36.3%及33.3%。 我國新能源重卡市場高度集中,2024年前十大參與者佔據90%以上的總銷量,其中多數為提供油改電產品的傳統OEM。市場參與者包括徐工集團、三一重工、一汽解放、中國重汽、東風汽車、陝汽集團、宇通客車、北汽集團、吉利、特斯拉等。 據灼識諮詢的報告,深向科技在2024年全球新能源重卡總銷量中位列第十,憑藉專注於正向定義新能源重卡的純技術公司定位脱穎而出。 2 新能源重卡銷售貢獻超9成收入,三年半累計虧損約17億 深向科技的新能源重卡在2023年起實現商業化,收入主要來深向星辰、深向星途這兩款量產車型。 具體來看,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簡稱“報告期”),新能源重卡銷售業務為公司貢獻了99%以上的收入,另外還有小部分收入來自銷售零部件。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深向科技分別交付509輛、3002輛及2873輛汽車,對應產生收入約4.26億元、19.69億元、15.06億元。 由於公司的研發及技術創新仍處於早期投資階段,目前尚未實現盈利。報告期內的淨虧損分別約2.66億元、3.89億元、6.75億元、3.71億元,三年半累計虧損約17億元。後續隨着在研發、銷售、提升產能及國際拓展方面的投資,深向科技預計短期內將持續虧損。 新能源重卡的研發很耗資金,報告期內,深向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約2.31億元、3.52億元、3.65億元、1.79億元。 業績持續虧損之下,公司還面臨流動性風險。報告期內,深向科技分別錄得流動負債淨額約5.31億元、9.94億元、17.17億元、20.92億元。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5.93億元。如果公司無法從運營中產生充足現金流量,或無法獲得融資,可能無法滿足資本需求,從而影響公司發展。 深向科技的供應商主要包括卡車定製合作伙伴以及電芯、汽車電子、研發服務和設備廠商,報告期內,公司向五大供應商的採購額分別佔各年度總採購額的48.1%、88.1%、92.3%和83.1%,供應商集中度較高。 其客户主要包括工業和消費品快遞服務提供商、物流公司、港口和礦區運營商等。同時,深向科技依賴卡車定製合作伙伴江淮汽車及山東雷馳進行汽車定製。報告期內,深向科技來自五大客户的總收入分別佔各年度總收入的0、82.5%、50.7%和51.4%,面臨客户集中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深向科技還面臨與應收賬款相關的信貸風險。由於新能源重卡的銷售迅速增長,2022年末至2025年6月末,公司的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從0.39億元飆升至14.15億元。 3 安徽合肥衝出一家IPO,百度入股 深向科技總部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由萬鈞先生於2020年7月創立,並在2024年12月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 股權結構方面,截至2025年11月2日,單一最大股東集團(萬鈞、上海鈞緯、北京成嶽及員工激勵平台)共同持有公司已發行股本總額約26.22%的權益。此外,百度持有公司17.28%股份,蕪湖信魯深、濟南智能、聯想天津、光躍投資等均為公司股東。 管理層方面,深向科技的董事長、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萬鈞今年52歲,他1994年7月獲得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主修國民經濟管理,還在2003年10月獲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萬鈞曾擔任過中聯重科總裁助理及副總裁、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還是中國商用車領先服務平台獅橋集團的創始人兼董事長,在智慧物流及商用車行業擁有近20年經驗。 首席營銷官徐上上42歲,他2003年7月取得安徽財經大學法學學士學位,還在2019年取得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徐上上曾歷任獅橋集團多個職位,負責獅橋集團的營銷,2020年7月加入深向科技。 首席財務官、董事會祕書王甲41歲,他2007年6月取得南開大學管理學學士學位,主修國際會計,還在2019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王甲曾任職於上海銀行北京分行,還當過獅橋集團副總裁,負責獅橋集團的資金管理及投融資業務分部管理,2020年7月加入深向科技。 本次赴港IPO,深向科技擬募集資金用於研發、加強銷售及售後服務網絡覆蓋、基礎設施擴建、營運資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整體而言,近幾年,深向科技抓住新能源重卡行業的發展機遇,在巨頭林立的"油改電"紅海中,以"正向定義"的差異化路線撕開一道裂縫,並在新能源重卡領域佔據一定地位。但深向科技也面臨着業績持續虧損、應收賬款激增、流動負債高企等風險,未來公司能否持續綁定大客户、拓展更多新客户,並通過規模化來提高盈利能力,格隆匯將持續關注。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 |
|
|
免責聲明 :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AASTOCKS.com Limited對以上資訊的內容不承擔任何責任,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品質,及時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陳述或予以認可,並明確表示不對任何由本資訊的全部或部分內容引致之損失或損害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或為其引起的損失負責。以上資訊或反映了相關文章或專題作者的的個人意見和觀點,並不代表AASTOCKS.com Limited的立場。以上資訊的任何內容均不構成AASTOCKS為任何投資作出招攬、提出要約、意見或推薦,或對任何證劵或投資的收益或是否合適提供法律、稅務、會計、或投資意見或服務。投資者必須按其本身投資目標及財務狀況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