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金融市場史冊的一天!
2025年6月24日,香港中環的摩天大樓羣見證了一場靜默的變革——國泰君安國際正式獲得香港證監會升級版牌照。
客户將可在國泰君安國際平台直接交易加密貨幣、穩定幣等虛擬資產。
在監管與創新浪潮持續拉鋸的關鍵節點,中國香港率先打破穩定幣監管僵局,無疑釋放出極具前瞻性的信號。
這一破冰之舉,不僅意味着監管層對數字貨幣從觀望轉向規範引導,更折射出整個行業生態即將迎來系統性變革。
此背景下,中國首次在法定框架內為穩定幣發行機構頒發“數字資產服務牌照”,絕非孤立的政策動作,而是在全球金融數字化浪潮中,以制度創新為錨點,為全球金融秩序重構注入中國方案的關鍵落子。
這種從監管試點到制度建設的跨越,恰似點燃了市場信心的火種,迅速在資本市場激起千層浪。
上半年A股市場穩定幣指數以76%的漲幅領跑全市場。
在6月23日-25日的短短3個交易日,熱門ETF品種——金融科技ETF(159851)暴漲15.46%。
截至2025年6月30日,金融科技ETF(159851)近一年淨值飆漲116.17%,在全市場指數基金中登頂冠軍寶座。
金融科技ETF為何能領跑?
這與其底層資產的表現密不可分。
01
穩定幣引爆金融科技
今年以來,穩定幣成為全球市場熱點。
“穩定幣第一股”Circle上市僅12個交易日,暴漲750%。
近期美國、中國香港等地方相繼推出穩定幣法案,有望推動穩定幣市場健康發展。
科技巨頭也紛紛入局穩定幣。近日,京東創始人劉強東表示,京東正籌備在全球主要貨幣國家申請穩定幣牌照。螞蟻國際也稱,將於相關通道開啟後儘快提交牌照申請。
表面上看,穩定幣是一種金融創新,實際上是大國金融的另一種博弈。
何為穩定幣?穩定幣是一種通過錨定法幣、商品或其他資產,實現價格穩定的加密貨幣。
其應用場景包括加密貨幣交易、跨境支付、RWA交易等,如在跨境支付場景中,穩定幣可以實現秒級到賬並大幅降低成本。
從貨幣格局看,穩定幣的發展推動了國際貨幣體系的競爭與重塑,成為各國在數字經濟領域貨幣競爭中的戰略工具。
有學者指出,“這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全球貨幣體系最大變革。”
當下,美元穩定幣佔市場主導地位。DefiLlama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1日,全球穩定幣總共有267種,總市值超過2538.74億美元。其中,USDT(1587.54億美元市值)及USDC(612.19億美元市值)合計佔到穩定幣總市值的86%。
中國香港率先推出穩定幣條例並啟動試點,光大證券認為穩定幣或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鏈上支點。
若離岸人民幣穩定幣在香港或其他地區得到發行,或將提供人民幣國際化的一種新路徑。
儘管美元霸權仍難撼動,但區塊鏈領域的規則重構,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 “換道競爭” 的可能性 —— 通過穩定幣拓展使用場景、嵌入全球支付網絡,有望在百年變局中重塑國際貨幣競爭格局。
穩定幣的風吹到了A股市場,相關概念股暴漲,四方精創今年上半年股價飆漲210%,恆寶股份、翠微股份、京北方的股價均實現翻倍。
穩定幣這波暴漲,助力金融科技ETF(159851)在6月份勁漲達18.64%,位居市場前列。
究其原因,金融科技ETF(159851)的標的指數中,“穩定幣”概念含量高達23%,在全市場ETF中排名第一。
02
116.17%!金融科技ETF登頂冠軍寶座
縱觀ETF市場,熱門ETF品種——金融科技ETF(159851)近一年淨值飆漲116.17%,登頂ETF近一年漲幅榜冠軍寶座。
回顧去年“9·24反彈行情”期間,在短短32個交易日內,金融科技ETF(159851)淨值一度更是飆漲123%。
歷史上的大牛市中,金融科技板塊常扮演“放大器”的角色,板塊彈性十足,對流動性改善反映極為敏感。
這種彈性源於基因層面的優勢:互聯網券商的β屬性與金融IT的順週期特質在此完美融合。
牛市週期中,互聯網券商的利潤增長曲線近乎指數級,金融IT供應商有望受益於牛市中券商對於IT投入的增加。
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板塊輪動,更是科技賦能下的金融業態革命。
眼下,市場也正經歷着一場資金史詩級遷徙。
今年5月,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跌破1%。
中信証券在《見證歷史》一文中提及:當下我們正處於降息的上半場,利率下行的大勢所趨下,告別“利息依賴”,是每個人需要做出的積極應對。
文中提出兩點改變:一是學會擁抱波動、承擔風險;二是打開多元資產配置視野:存款式理財已逐漸被多元化資產配置所替代。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指出,中國居民的財產性收入形式較為單一,主要依賴存款利息,國內財產淨收入中有80%來源於利息,僅有10%來自企業分紅。相比之下,其他38個國家的平均分紅佔比達到55%。
當國內居民160萬億元存款開始尋找出口,資本市場成為承載洪峯的容器之一。
資金永不眠,它們只會流向阻力最小的方向。
金信期貨認為,當前A股正迎來“經濟修復+利率下行+存款搬家”的三重驅動,上證指數突破3400點標誌着新一輪上漲空間打開,居民財富再配置的歷史性轉折與全球寬鬆週期形成共振。
截至2025年6月30日,滬深兩市成交額已連續23個交易日突破1萬億元關口,A股市場總市值攀升至100.02萬億元,較2024年末上升6.5%。
在穩定幣爆火、市場流動性的加持下,截至2025年7月1日,金融科技ETF(159851)近10個交易日資金淨流入額7.14億元,6月份日均成交額高達7.51億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最新規模為57.31億元,不斷創出新高;其吸金力、流動性和規模均位居同指數斷層第一。
金融科技ETF(159851)及其聯接基金(A類:013477;C類:013478)跟蹤中証金融科技主題指數,全面覆蓋了AI應用、互聯網券商、華為鴻蒙、金融IT、信創等熱門主題,兼具科技創新與金融屬性,權重股包括東方財富、同花順、恆生電子、潤和軟件、指南針、新大陸、東華軟件、四方精創、銀之傑、拉卡拉等行業龍頭公司。
03
歷史的迴響與未來的序章
當金融科技ETF的淨值曲線劃破歷史天際線,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資本市場的狂歡,更是一場重塑人類文明形態的時代鉅變。
回望歷史,那些在時代洪流中崛起的商業傳奇,無一不是深刻洞察了時代前進的方向。
洛克菲勒家族在蒸汽時代向電氣時代過渡時,敏銳投身於石油管道,從而在能源領域開疆拓土;貝索斯於互聯網顛覆世界之際,將目光投向雲端數據,締造了電商與雲計算的商業神話。他們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對時代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
如今,站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交匯點,需要的不是對技術的盲目崇拜,而是對時代的清醒認知。
當聚光燈投向這個關鍵節點,個體的選擇固然重要,但更根本的抉擇在於——是否站在了正確的一方。
風險提示:
上述內容僅反映當前市場情況,今後可能發生改變,不代表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指數過往業績不代表其未來表現,亦不構成基金投資收益的保證或任何投資建議。指數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市場發展的所有階段。指數基金存在跟蹤誤差,基金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購買任何基金產品前請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等法律文件,請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等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