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表示,於9月10至11日前往東京與當地投資者就中國市場「重新評估」交換意見。總體而言,超過半數交流對象認為當前A股漲勢若缺乏基本面支持將難以「持續」。但多數認同在更多刺激政策及潛在中美峰會等短期催化劑下,積極情緒或延續,部分投資者對香港本地股展現濃厚興趣。
儘管中國經濟「日本化」理論在其他地區逐漸失勢,但日本投資者仍視其為關鍵擔憂,指出現代中國與1990年代日本在房地產持續下行、收入增長放緩及人口老化等方面日益相似。雖然大和預見中國明年經濟逆風加劇(受刺激政策效應減退及關稅驅動需求消退影響),但認為中國在房地產市場的處境(「資產負債表衰退」衝擊較溫和)及宏觀政策儲備仍優於1990年代的日本。在此背景下,大和認為中國仍可透過拉動內需避開「日本化」軌道。
相關內容《大行》大摩料新地(00016.HK)恒地(00012.HK)最能受惠於施政報告潛在樓市刺激措施
積極的一面是,隨著香港經濟穩步復甦,包括太古地產(01972.HK) 0.000 (0.000%) 沽空 $7.25百萬; 比率 6.616% 及港鐵(00066.HK) -0.120 (-0.449%) 沽空 $8.86千萬; 比率 49.223% 在內的本地高股息股重新獲得日本機構投資者(多為長線價值投資者)關注。儘管作為樓市反彈受益者,香港本地股在2025年上半年整體跑輸大市。部分投資者亦看好流動性持續推動中國股市漲勢的潛力,特別是隨著家庭資金逐漸從銀行體系流出。值得注意是,至少兩位投資者在會議中表達對印度市場的悲觀看法,主因擔憂企業盈利動能減弱。過去五年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對中印股票的配置呈「鏡像關係」——中國持股趨降而印度持股趨升。根據EPFR數據,此趨勢自2024年9月似乎已出現逆轉。
受惠於四中全會前更多政策,大和預期投資者積極情緒將在未來數周延續。然而,面對A股估值日益承壓,大和認為現時宜將關注點轉回港股市場。對2025年下半年維持謹慎看法,因多項催化劑待釋放、關稅不確定性升溫,且經濟增長在2024年第四季高基數效應下將進一步放緩。(ad/j)(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25-09-18 16:25。)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