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公布,經季調後,台灣4月標普製造業PMI由前值49.8降至47.8,顯示景氣持續轉弱。緊縮速度雖然溫和,但卻是去年1月以來最差。
最新PMI數據顯示,台灣製造業4月的景氣狀況連續兩個月轉差。廠商指出,產量和新增訂單轉呈緊縮,而且跌幅顯著,走勢與全球需求疲弱有關;企業於是減少採購,並降低庫存水平。採購價格的漲幅收斂至一年最小,反映價格壓力進一步減緩,但由於客戶議價,業者又積極維持銷量,因此貨品的出廠價格大減。對於未來12個月的生產前景,廠商4月的信心明顯轉淡,當中不乏一年半以來首次轉為悲觀的業者。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研究部副總監Annabel Fiddes稱,企業表示產量和新增訂單出現新一波跌勢,反映國際需求轉弱,拖累台灣製造業次季開季的景氣表現。面對需求萎縮,廠商於是縮減採購、往下調整庫存,並且減價促銷。值得注意的是,企業指客戶經常議價,導致出廠價格錄得2023年8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Fiddes續稱,美國開徵關稅造成影響,加上業界預料全球經濟增長減緩,這些因素都讓廠商看淡來年前景。企業普遍預計將於未來12個月減產,悲觀情緒升高至2023年2月以來最濃。因此4月數據顯示,以外銷為主的產業要重返擴張,則可能比較困難,除非全球貿易環境好轉、需求回復強勁,就另當別論了。(da/j)
AASTOCKS新聞
AASTOCKS新聞